今天是:

红色文化资源库

红色文化资源库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红色文化资源库 >> 正文

彭 真

发布日期:2021-09-10    点击:

彭真原名傅懋恭,祖籍山东桓台玉皇阁。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02年10月12日,彭真出生在曲沃县垤上村(今侯马市垤上村)。20岁时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今太原市第五中学)。在太原,他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3年冬,经高君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

参与建立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

1922年,彭真考入他向往已久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创办于清末的1906年,是山西省城太原官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当时,省立一中已成为太原乃至山西学生运动的基地、进步青年的集散地。经山西共产主义先驱高君宇、贺昌等人介绍,彭真参加了省立一中进步学生组织的青年学会,并很快成为骨干。1923年冬,彭真由高君宇和李毓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夏,高君宇受李大钊和中共北京区委派遗,在这里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李毓棠、张叔平、彭真先后任书记。

监狱中的秘密党支部书记

1929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彭真被天津反动当局抓捕。7月初,彭真由天津公安局遣送往河北省第三监狱关押。在被关押期间,他组织被捕同志巧妙地同反动当局开展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保护了一大批未暴露的党的领导干部。并经顺直省委批准,成立了狱中秘密党支部,彭真任书记,他组织领导共产党员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把监狱当作特殊课堂,坚定革命信念,为出狱后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做准备。为了争取政治犯的生活待遇得到改善,彭真领导狱中同志把公开斗争和秘密工作结合起来,把狱中斗争和狱外支援结合起来,先后组织多次大规模的绝食斗争,最长的一次历时21天,并最终取得胜利。

“彭真”名字的由来

1937年,作为中共北方地区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彭真赴延安参加苏区党代表会议。4月底,彭真到达延安,才知道苏区党代表会议开完后,还要开白区工作会议。根据会议保密的要求,白区来的同志都要另起一个名字。“彭真”这个名字就是从那时开始使用的。

盂县“彭真渠”的由来

彭真渠位于滹沱河畔的盂县梁家寨,渠依山而凿,是抗战时期盂县境内最大的水利工程。彭真渠的前身是清嘉庆年间由蔡家坪、鳌头、独自口三村会商修建的宽不过2尺、长不过2.5公里的“三义渠”。但是遗憾的是,一项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技术成熟的水利工程拖到1939年仍未扩容整修,惠及当地百姓。

1941年2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得知情况后,亲自批准拨给梁家寨等五村小米3万斤,资助扩建“三义渠”。1941年以后长达数年的日军大规模扫荡,让梁家寨人民兴渠治水的美好愿望暂时冻结。直到1944年秋天八路军将这一地区的日寇驱逐,被搁置了3年的工程才再次上马。当地民众投工8万个,奋战300天,起动土石600多万立方米,终于在1945年建成一座全长12.5公里、堰高1.5米、底宽2米的山间盘山大渠。为表达当地群众对彭真和边区政府的感激之情,盂县抗日民主政府批准,把这条渠命名为“彭真渠”。

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

1948年12月14日,彭真率领接管北平的170余人,从石家庄出发,于16日晚12时到达保定。17日,彭真在保定主持召开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共北平市委成立,由彭真、叶剑英、赵振声、刘仁、徐冰、赵毅敏、谭政文、萧明、王鹤峰、张秀岩、韩钧等11人组成,彭真任书记,叶剑英任北平市市长。彭真也成为了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

改革开放复出后,彭真同志长期领导、主持法制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工作,这段时期是中国立法的春天。从1979年2月到1988年1月间,彭真同志以惊人的毅力,丰富的经验,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领导制定了55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还有30多部法律已经启动正在制定过程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密集出台了如此众多的法律,这在世界立法史上是空前的,使我国第一次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经中央批准,侯马市对彭真故居进行了扩建修缮。纪念馆于2011年10月12日奠基开工,2012年10月12日,在彭真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落成,并对外开放。